各有关单位:
为发挥社科界“思想库”“智囊团”作用,更好服务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和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大局,经研究,决定面向全市开展2025年度济宁市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申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及关于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重要论述,紧扣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聚焦“一个万亿、五个倍增”发展目标和“十个新突破”重大任务,坚持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积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努力形成一批具有重大决策参考价值的高水准研究成果,为推动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
二、基本要求
本年度项目分为重大应用对策研究专题、习近平文化思想济宁实践专题、青年项目专题、清廉济宁建设实践专题、档案赋能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专题以及年度课题。成果形式为研究报告、论文和专著,要求符合学术规范。
基础理论类项目一般为论文或专著(含文献校勘),应用对策类项目一般为研究报告。基础理论研究要着力推进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和创新,推出有分量有深度的研究成果。研究报告一般由问题的提出、现实状况和发展趋势、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的分析、对策建议等内容组成,其中对策建议部分为研究重点。论文和研究报告的字数一般掌握在6000字以上,专著需为我国新闻出版管理部门批准的正式出版社出版。
三、课题申报
(一)申报要求
1.本年度项目面向济宁市公开申报。凡是热爱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具有一定研究能力的人员均可由所在单位申报。申报承担规划研究项目的课题负责人,应具有中级以上(含)专业技术职称或副科级以上行政职务;凡不具备以上条件者,须经单位两名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或单位分管领导书面推荐,经所在单位同意方可申报。
2.青年项目专题申报人(含课题负责人及课题组成员)年龄原则上不超过40周岁(1985年3月28日后出生);入选的济宁市青年社科人才作为课题负责人申报时,不受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副科级以上职务限制。
3.每项课题只能确定1位负责人(联合攻关重大应用课题除外),课题负责人应是项目研究全过程的真正组织者,并承担该项目的实质性研究工作。课题组成员不超过5人。
4.课题负责人只能申报1个课题。已获得市社科规划研究项目立项但未结项的,不能作为课题负责人申报新的课题,但可作为课题组成员参与申报1个新的课题。课题组成员不能同时参与申报2个以上课题。
5.课题负责人或课题组成员不能以内容相同或相近选题多头申报。
6.申报人应按照《济宁市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申请书》的说明和要求,如实填写申报材料,并保证没有知识产权争议。
7.市社科规划项目研究实行信誉管理制度,课题负责人在项目执行期间要遵守各项承诺,履行约定义务,按期完成研究任务。自行延期的项目不予结项。
(二)选题方向
申报者可参考《2025年度济宁市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课题指南》(见附件)所列题目的方向、范围和领域选题,也可结合本人(课题组)已有的研究基础和方向自拟题目(重大应用对策研究专项除外)。
(三)申报时间
集中受理申报时间为2025年4月7日前,逾期不予受理。
(四)申报数量
全校限12项。重大应用对策研究专题不占各单位分配指标。多单位合作项目,由项目负责人所在单位负责初审和申报。
(五)材料提交
申报项目需按要求填写《济宁市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申请书》和《论证活页》。《申请书》一式4份,其中一份匿名,A3纸双面印制、中缝装订。《论证活页》一式5份,全部采取匿名方式,A4纸打印。匿名是指将材料中所能透漏个人(课题组)相关信息的内容进行遮蔽,如果有故意遗漏和遮蔽不严的,一经查实,取消当年立项资格。推荐单位填写《申请立项汇总表》,并加盖单位公章。
以上书面材料报送曲阜校区社科处办公室,电子版发送至邮箱,电子版以“XXX-申报书/活页”命名,邮件主题注明“单位名称+2025年度课题申报”。
地址:曲阜校区1号办公楼339室
联系人:张璐
电话:8933956
邮箱:280590978@qq.com
四、课题管理
1.课题立项:市社科联对所有申报项目进行资格审查,并组织专家对审查合格的项目进行会议评审,确定拟立项课题并进行公示。公示结束后,市社科联与立项项目负责人签订《立项协议书》。
2.完成时限:2025年度立项课题的完成时限为半年(部分内容容量大而且复杂的课题的完成时限可以延长为1年)。起始时间以立项协议书时间为准。
五、其他事项
1.《济宁市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申请书》《论证活页》《立项协议书》《申请立项汇总表》等有关资料均可上网查询,网址:/。(资料在文末附件后下载)。
2.其他未尽事项按照《济宁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管理办法》执行。
附件: 2025年度济宁市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课题指南
社会科学处
2025年3月31日
附件
2025年度济宁市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课题指南
重大应用对策研究专题
1.济宁打造北方内河航运中心路径研究
2.济宁打造世界文化旅游名城路径研究
3.“孔孟之乡 运河之都”品牌形象提升研究
4.推动济宁工业经济头号工程高质量发展对策研究
5.发展壮大济宁民营经济策略研究
6.人工智能在济宁市工业经济总量倍增中的关键技术与应用研究
7.济宁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实践路径研究
8.济宁市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策略研究
9.济宁市加力打造文化“两创”新标杆路径发展研究
10.加快推动济宁市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实践路径研究
11.数字经济背景下推动济宁消费扩容提质的对策研究
12.济宁市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路径研究
13.济宁市优化产业园区开发建设运营机制的路径研究
14.济宁市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的策略研究
15.做大产业投资基金助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对策研究
习近平文化思想济宁实践研究专题
1.“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和丰富内涵研究
2.网络生态治理视域下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
3.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4.以文化赋能济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研究
5.文旅深度融合对消费升级的驱动机制研究
6.济宁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实践对策研究
7.“两创”视域下济宁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研究
8.全媒体时代网络舆情的处理与引导路径研究
9.儒家文化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实践路径研究
10.儒家“诚信”思想赋能企业信用体系构建路径研究
11.儒家文化与学校文化建设的融合研究
12.儒家文化融入济宁乡村全面振兴实践路径研究
13.“祭孔大典”文化内涵及其时代价值研究
14.基于儒家文化发源地的济宁运河文化独特性研究
15.大运河济宁段文化遗产活态传承与数字化保护路径研究
16.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背景下济宁运河文化空间规划与政策协同研究
17.新运河文化助推济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
18.大运河南旺枢纽保护利用策略研究
19.黄河文化与济宁生态文明建设关联研究
20.传统文化与国防动员文化融合发展的路径研究
青年项目专题
1.人工智能赋能济宁制造业转型升级路径研究
2.乡村振兴背景下济宁农产品直播电商发展路径探索与研究
3.世界文化旅游名城建设背景下济宁市研学旅游国际化发展路径研究
4.数字化赋能济宁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人才培养机制研究
5.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基层矛盾化解中的创新实践研究
6.社会力量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机制与路径研究
7.中医药文化在健康中国战略中的角色定位研究
8.乡村振兴战略下青年返乡就业的激励机制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9.数字经济时代青年就业能力重塑与职业发展路径研究
10.济宁红色文化精神内涵的深度挖掘与当代价值重塑研究
清廉济宁建设实践专题
1.“儒韵清风∙清廉济宁”廉洁文化品牌建设研究
2.济宁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研究
3.推动廉洁文化融入行业治理的实践路径研究
4.清廉教育融入党员干部日常教育的实践路径研究
5.清廉家风建设对基层社会治理的促进作用研究
6.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村清廉建设创新模式研究
7.“亲清”政商关系构建中的营商环境优化路径研究
8.数智赋能清廉济宁建设的场景化应用研究
9.基层权力监督机制在清廉建设中的效能提升路径研究
10.新媒体时代清廉文化传播实践路径研究
档案赋能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专题
1.“北方内河航运中心”建设档案数字化协同共享机制研究
2.“世界文化旅游名城”IP开发中的文化遗产档案活化创新研究
3.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档案资源跨区域协同机制研究
4.“双碳”战略下重大项目碳足迹档案全周期管理研究
5.新能源产业链重大项目档案智能监管平台构建研究
6.运河文化经济带建设重大项目档案资源开发研究
7.“千亿园区”建设项目档案数据治理体系研究
8.新质生产力培育中的科技创新档案共享机制研究
9.企业档案信用评价与绿色金融对接机制研究
10.“运河记忆”档案资源活化与文旅融合创新研究
年度课题
经济类
1.济宁推动新能源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
2.济宁推动现代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
3.济宁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路径及对策研究
4.产业链视角下济宁市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
5.济宁推进国家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路径研究
6.数字政务服务平台对营商环境优化的推动作用研究
7.市域产教联合体赋能济宁市“232”产业集群发展路径研究
8.打造黄河流域棉花产业高质量发展“质量强链”的济宁实践研究
9.济宁市新能源船舶产业集群发展对策研究
10.济宁市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思路和发展对策研究
11.数字经济与济宁绿色低碳融合发展路径研究
12.“双碳”视域下济宁矿区社会生态系统转型与可持续发展路径研究
13.数智融合下济宁市零售业态的转型与消费活力提升研究
14.济宁市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研究
管理类
1.人工智能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应用与挑战研究
2.“信托制物业”服务融入基层社会治理的创新研究
3.济宁加快推进乡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质提效对策研究
4.济宁推动养老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对策研究
5.深化济宁市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路径研究
6.济宁市城市公共文化空间建设研究
7.稳就业与人才培养的协同发展研究
8.乡村振兴背景下济宁市农村供水高质量发展进程研究
9.老旧回迁小区电梯安全困局与解决路径探索研究
10.济宁城市桥梁桥下空间合理利用研究
哲学类
1.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原创性、独特性理论贡献研究
2.数字法治政府建设的路径研究
3.提升新时代地方人大监督工作质效研究
4.完善人民政协民主监督制度机制研究
5.提升公众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实践路径研究
6.新时代加强基层统战工作对策研究
7.新时代基层党组织建设研究
8.老年人融入数字社会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9.建立生育支持政策体系研究
10.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预防与惩治研究
文史类
1.人工智能赋能区域基础教育质量均衡发展路径研究
2.抗战精神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研究
3.青少年国防教育路径与机制创新研究
4.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创新路径研究
5.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的实践路径研究
6.博物馆建设与城市文化认同提升策略研究
7.职业教育赋能济宁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创新路径研究
8.济宁市复合型水文化遗产活化与沉浸式旅游开发研究
9.抗日战争时期济宁地区秘密交通线研究
10.抗日战争时期济宁革命人物研究
心理学类
1.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和对策研究
2.新业态从业者的社会排斥感知与心理适应研究
3.人工智能在心理治疗领域的应用研究
4.心理急救理念及其策略研究
5.职场性别偏见的心理成因及干预研究